邵力子
邵力子曾任上海大学代理校长。并与柳亚子发起组织南社。后任上海《民国日报》总编辑。1921年加入上海共产主义小组,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5年任黄埔军校秘书长。1926年退出中国共产党。1927年后,任国民党司令部秘书长,中国公学校长,国民党甘肃省政府主席,陕甘省政府主席,国民党中宣部部长。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国际反侵略同盟中国分会副主席,国民外交学会会长,中苏文化协会副主席,中华全国文化界抗战协会理事,国民党政府驻苏大使,国民参政会、宪法促进委员会秘书长。1949年为国民党政府和平谈判代表团成员,到北平与中国共产党进行和平谈判。国民党府政拒绝签定和平协定后,脱离国民党政府,留在北平。同年应邀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政务委员。是第一至第三届全国人大常委,第一至第四届全国政协常委,民革常委。同时在全国文联、华侨事务委员会、中国人民外交学会、中苏友好协会、世界和平理事会任各种重要职务。1967年12月25日,在北京病逝。
1906年10月,留学日本,加入同盟会。
1907年春回国,与于右任等一起创办《神州日报》,宣传反清思想。
1909年5月,在上海创办《民呼日报》,宣传革命思想,后遭反动当局扼杀。
10月,又创办《民吁日报》,继续革命宣传,又遭查封。
11月后,到陕西高等学堂任教,因宣传新思想被当局驱逐出境。
1910年夏末,重回上海,与于右任等人一起创办《民立报》,倡导国民独立精神,积极宣传北伐,成为当时同盟会的重要指挥所和革命党人进行光复活动的联络机关。
1913年,《民立报》停刊后,到复旦公学任国文教员。
1914年,参加革命文学团体——南社。
7月,加入中华革命党。
1916年1月,在上海创办《民国日报》,任经理兼编本埠新闻。
1919年,《民国日报》辟《觉悟》副刊,积极宣传新思想、新文化,支持五四运动。
10月,加入中国国民党。
1920年5月,邵力子与陈独秀等人在上海发起建立马克思主义研究会。
8月,转为中共党员并参加上海共产主义小组(邵以国民党员特别身份跨党参加)。
1922年,任国共两党共同创办的上海大学副校长、代理校长。
1924年1月,当选为国民党一届中央候补执行委员。
2月,任国民党上海执行部工农部秘书,领导长江一带各省党务,宣传新三民主义,积极贯彻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
1925年夏,因参加领导五卅运动,被上海护军使下令通缉,离上海去广州。
5月起,历任黄埔军校秘书处长、秘书长、政治部主任,公开共产党员身份,参加组织生活。
1926年1月,任国民党二届中央监委。
7月,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秘书长,为国共两党合作的北伐战争做了大量的政治、组织工作。
8月,接受陈独秀、瞿秋白建议,脱离中共组织关系。
11月,以国民党友好代表身份出席在莫斯科举行的共产国际第七次执委会扩大会议。会后入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任国民党常驻中山大学代表、校理事会成员。
1927年5月回国。
1928年2月起, 邵力子历任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委员、陆海空总司令部秘书长、国民党三届中央监委、甘肃省政府主席、陕西省政府主席等职。任职期间,主张停止内战,坚持国共合作,呼吁团结抗日,并为此奔波出力。
1935年11月,任国民党五届中央监委。
1936年12月,西安事变时,一度遭拘禁,后参与中共谈判,极力促成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1937年2月,任国民党中央宣传部长,期间做了大量促进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基础工作。支持中共在南京创办《新华日报》,批准出版《鲁迅全集》,准予《毛泽东自传》在《文摘》上发表。
1940年5月,出任驻苏大使。
1942年10月回国后任国民党参政会、宪法促进委员会秘书长。
1945年,作为国民党代表参加国共和平谈判,对促进签订《双十协定》起了积极作用。
1949年4月,赴北平和谈失败后,毅然宣布脱离国民党。
9月起,历任全国政协委员、政务院政务委员等职,并出席了开国大典。
1967年12月25日卒于北京。